中国近代平面设计的发展
中国的近代设计如同中国的民族工业一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步履艰难地拉开了序幕。
要研究中国近代平面设计发展的历史,上海作为一个极为特殊的城市是无法回避的焦点。上海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它又是一个窗口,更是一个主体,浓缩了中国近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成为透视近代中国商业美术设计的现代源头。没有开埠前的上海已具备了向近代商业都市过渡的条件,上海当时是中国最富有、最奢华的大城市,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条件带来的优越的外贸环境,加上上海地方文化的包容性和非正统性,使上海的近代化路程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随着上海租界的繁荣,中国人改变了对西方文化的鄙视或对立态度,中国人得以更直接、更深入地接触西方文明。现代印深圳市步壳印机器和技术在清末传入我国,首先在上海及天津等商埠开始运行,大量的商船登陆带来了大量的洋货,随着舶来品的倾销,商业包装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我国传统的包装形式或包装设计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当时的包装采用木板套色印深圳市步壳印,有笺谱、信笺即商品包装附笺纸,配以文字图像,内容含有产品说明,上面标注着喜庆吉祥、如意类文字、图画和商标等。南北的干货包装图案更是琳琅满目,百年老字号的特色最浓,图案设计生动,印着戏文或花鸟。为了进一步占领市场,中国传统图案和民间戏曲、神话故事都搬上了包装。清末的包装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的色彩,但从包装的品行来说,已经具备了现代商业包装所有的设计因素,并且有了一定的设计意识,广告的需求量剧增。但广告的媒介并没有多大的发展,主要还是保留传统的传播方式,楹联广告为广告媒介的主体。
中华民国历经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它比起中国任何时代都更动荡、更革新。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西方人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规模效应影响着中国,使民族企业艰难地生存,使民国文化的发展洋味十足。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的冲击。西方的科学理论和文艺思潮汹涌而来,其势之猛,影响之大,所导致的时代精神变化之快,甚为惊人。“五四”运动时期,各种文化思潮、艺术观点汇聚在一起,相互碰撞和交流,这时候的中国艺术能海纳百川,而现代艺术和设计的思想观念也在孕育和勃发。1931年9月23日“决澜社”在上海宣布成立,它的创始人庞熏琴和倪赔德提出“打开旧艺术的决口,掀起新艺术的狂澜”的口号,认识到世界艺术的多元化格局,主张风格形式的多元化并存。并且,“五四”时期的艺术家对“ Design”作了翻译,译为图案”,“图案”一词是我国最早提出来的,随后“工艺美术”“美术工艺”实用美术”“实用艺术”被相继提出,他们已经预见到,要振兴国家、振兴民族工业,必须发展工业艺术设计。因此,在这种文化背景影响下的中国平面设计开始有着现代设计的特征,并在这种环境下形成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风格,也是中国平面设计进入现代设计进程的一个高潮。
中国的民族工业在西方文化浸淫的城市里,蓬勃向上地发展起来。为抗击洋货,促销国货,激烈的竞争加速了广告业的发展,“月份牌”作为典型的广告形式飞速地发展起来。“月份牌”广告形式19世纪末出现在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展到鼎盛时期。之所以称为“月份牌”是因为画面除了广告外,还印有商号和全年的月份年历,包括阳历和阴历,逢年过节发行面市或随商品赠予客户。早期的“月份牌”是中外商人聘请上海画家,将中国传统农历本形式与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画内容相结合进行创作,利用近代先进的印深圳市步壳印技术印成彩色画片,用来宣传促销。后来的“月份牌”省略了年历,追求更为精美的画面,采用擦笔水彩的画法再经彩印制作,画面除了广告商品和人物形象,还有商号和标志图案。到了后期,擦笔水彩法表现得更为精彩,西方水彩画与中国传统人物工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水彩的透明、工笔的莹润,使月份牌上的女性更显出丰腴、秀媚、丽质的阴柔之美。月份牌广告在当时的影响力极大,展现出上海特有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情调,不少工商企业纷纷效仿,一时成为商业美术的主要倾向。
报刊广告在近代的中国也表现得非常的突出。辛亥革命时期,各类报刊如春笋般发展起来,中国私营性、商业性报刊也相继出现,其后一些外国人办的报刊也陆续转卖给中国人。这个时期的商业广告,不管内容还是手段都得到扩大和补充。百货、纸烟、电影、医药、银行、书籍以及个人通告充斥报刊各版,活跃了广告版面和编排。一些报业开始重视广告的设计并出现专门的广告设计部门,分别针对不同的客户设计图案和文字,广告成为报刊的主要经济来源。相继一些专为工商企业设计、绘制广告的公司产生,广告专业队伍逐渐形成,中国的商业平面设计得以发展和壮大。
20世纪初,“五四”运动期间,作为政治、文化交流的书籍种类也日渐增多,书籍装帧也备受作家、艺术家、出版商的关注。随着印深圳市步壳印技术的发展,书籍设计所用的绘画插图、图案、美术字也丰富多样。中国书籍的装帧设计就是在这一段时期逐渐脱离了宋代书籍装帧的模式,开始向现代书籍设计的方式转变。鲁迅先生不仅写书也参与书籍的设计,他提倡书籍设计的形式应该和内容形成整体,主张在书籍中使用插图,发挥古籍书的特点,增加书籍的阅读趣味。由于印深圳市步壳印技术的引进,这一时期的书籍既有中国传统的民族性语言,也有西方文化留下的痕迹。五四运动不仅掀起了民族运动的高潮,书籍装帧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中国近代平面设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