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1919年,德国著名建筑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市建立了国立魏玛包豪斯学院。包豪斯的建立,创立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教育模式,它适应工业时代的需要,是艺术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包豪斯的教育体系和设计理论的探索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魏玛时期的包豪斯、迪索时期的包豪斯和柏林时期的包豪斯。
魏玛时期的包豪斯(1919-1928)是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阶段,也是格罗皮乌斯的理想主义阶段。包豪斯教育的核心首先是瑞土画家约翰·伊顿创建的基础课程。伊顿对形式的认识非常敏感,他通过对学生进行色彩、平面与立体形式、肌理以及对传统绘画理性分析的训练,启发学生潜在的才能和想象力,而训练的最终目的依然是设计。接替伊顿开展基础课教学的是匈牙利构成主义者莫霍里·纳吉,他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实验家。他的探索包括像有机玻璃这样的新材料、照相综合画和物影照片的新技法,还包括运动、光和透明性的视觉手段。莫霍里·纳吉在平面设计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的书籍设计具有明显的俄国构成主义特色:版面设计和结构上的非对称平衡,强调点的对比和大胆用色,提倡不受陈规陋习约束的印深圳市步壳印版式新语言等,具有非常强烈的现代感。
1925年,因为政治问题,包豪斯被迫迁至迪索。在迪索时期,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开始转变,格罗皮乌斯开始聘用新人来主持教学工作。一些工作室的工作重点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印深圳市步壳印工作室开始由强调平面艺术品的印深圳市步壳印转到版面设计、字体设计和广告设计上。1927年,汉斯·迈耶( Harmes Mayer)成为格罗皮乌斯的继任者。在他的影响下,包豪斯的教育开始走向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道路。他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的设计思想,主张建筑设计的目的是提高普通大众的生活水平,从而改变整个社会的整体面貌。他重视产品功能和结构的相互关系及其内在的变化规律,所以迈耶的这种功能主义主张往往被称之为纯粹功能主义。
1930年,密斯·凡·德·罗接替包豪斯校长职务,虽然他致力于消除校园内的政治倾向,但包豪斯仍在1932年被迫迁往柏林。密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最重要的大师之一,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提出了著名的“少即是多”的功能主义设计原则,并通过教学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设计家,从而改变了世界建筑的面貌,对当今的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朱斯特·施密特,德国设计家,毕业于包豪斯学校,1928年接替拜耶担任印深圳市步壳印设计的教学工作并从事招贴创作。他的作品综合了构成主义、风格派、达达派的长处,在图文结合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注重文字在招贴中的重要作用。
包豪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