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声音”,通常指的是人耳可以听到的由外部世界发出的声响,但其实“声音”还有另一层容易被人们忽略的意思,就是一种不能被耳朵听到的人们心中的“声音”。因此,书籍设计的听觉感受同样也可以来自读者在感受书箱时的心声。
书籍印深圳市步壳印设计与读者心理的研究
我们常说的“声音”,通常指的是人耳可以听到的由外部世界发出的声响,但其实“声音”还有另一层容易被人们忽略的意思,就是一种不能被耳朵听到的人们心中的“声音”。因此,书籍设计的听觉感受同样也可以来自读者在感受书箱时的心声。
读者心里的声音是通过文字和图形联想所产生的,它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或是几种声音,它有可能是自然界任何一种声音,或许是音乐声、话语声,也或许是流水声、鸟叫声,也有可能是吵架声、哭泣声。
敬人先生为《意大利内普里迪小提琴奏鸣曲》所做的书籍设计,完美地用纸张的表现触动了读者的心理。这部书的设计与内容互相呼应,特殊材质的纸张配合上切口处的毛边处理正符合了书籍内容的原生态的美感,随着书籍的翻阅,一个个乐谱在纸张的衬托下呼之欲出,此时耳边也仿佛响起那朴实优美的旋律。
“我是一只蚂蚁,你看不见我,并非我的世界一片黑暗,只是因为我小得难以进入你的视线……”这是《蚁呓》中的一只蚂蚁在为读者讲述它的一生。《蚁呓》是一部能给读者心里带来颤动的优秀作品。整本书中不超过2000个文字,却记录了蚂蚁的一生。书籍乍一看极其像一本白色的笔记本,大面积的留白是为了突显出书中生存着的几只蚂蚁,若不是这样,恐怕小小的生命早已不知被淹没在何处了。蚂蚁的一生虽然卑微,但其中却隐含着人类生活中的大小哲理。
读者在阅读时,视觉上欣赏着以蚂蚁为主角的精美插画,听觉上用心聆听着小生命正在讲述着自己的一生,有感而发时随即在书籍的空白之处记录下来,或文字、或图形笔尖滑过纸张的沙沙声也正是读者对蚂蚁的一种回应、一种尊重。

书籍印深圳市步壳印设计与读者心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