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印深圳市步壳印书籍的感官交流
在一般人的印象当中,感知色彩要运用视觉,感知声音要运用听觉,眼睛和耳朵各自负责不同的工作。然而从感官功能的角度看他们又都是分不开的,当人们感知周边事物的时候,不论是视觉的、嗅觉的、听觉的还是触觉的,都在共同地通过感官告知人类周遭环境的一切因素,这是一个立体的认知活动。
人类的感觉是通过外界的刺激使大脑接收到反映事物属性特点的信息。但是,单一的感觉往往只能反映出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性,并不能使人全面地、客观地了解某物,如“盲人摸象”这个典故中的人物,摸到大象牙齿的人说它是一个又大又光滑的萝卜,摸到耳朵的人说大象像个蒲扇,摸到象腿的人说它是根大柱子,而摸到尾巴的人认为它不过是根草绳。通过触觉可以感受到事物表面的光滑或是粗糙很难准确地接收到色彩、大小等方面的信息;同样地,视觉可以传递颜色、亮度方面的属性,却很难准确判断出材质;听觉可以反映音量的大小、音调的高低等等。
倘若人要想全面地了解某件物体,那就需要全面动用我们的各种感官功能以此来了解事物各个方面的特征,通过对事物的全方位了解对客观事物做出综合评价,这个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通过人的感官联合来完成的。
人们在生活中随处都在使用感宫联合,比如当人们看到眼前有一个菠萝,了解到菠萝的个头,还有黄色的表皮上有许多黑色的点。进而用手一摸,会发现菠萝有着又硬又扎手的外皮。凑近一闻,便又发现在其貌不扬的外表下还透着一股果香。随即一尝,酸酸甜甜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这种心理活动虽简单,但却是最基本的一个过程,感觉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人除了感觉之外还会有更多较为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比如情绪、思维、意志等,这些高级的心理活动都是以感觉为基础的,所以说人类认识世界的前提就是感
曾经有学者在研究视觉美学时提出,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在创作或欣赏一件艺术品时会共同发挥作用,理论上来看,包含人类的全部这些感觉的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品,至少是包含其中的几种。在欣赏艺术品时,人们常常会运用上所有的感官功能,各功能间的相互转换也是很常见的,其实我们对感官联合的审美方式相当熟悉,只是生活中没有注意这种微妙的变换罢了。书籍的听觉感受与审美体验。
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大多数来源于视觉,视觉在人类所有感觉中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除了视觉、触觉外,人类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感官—听觉,听觉对人类认识世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杉浦康平先生对书籍有个这样的描述:“书是将信息视、听、触、嗅、味这五感活性化的宇宙。”他把书籍看作一个有生命的物体,并且在他的设计中充分体现出这一点。他还认为翻动书页时纸张会发出声音。字典中的纸张会发出哗啦哗啦的尖亮的响声,而中国的宣纸发出的则是犹如积雪一般的轻轻的沙沙声,由此见不同的纸张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用书甚至可以演奏出音乐。
在阅读书籍时,读者凝神细视书中艺术且生动的图案,抚摸着纸张那富有肌理的纸张,聆听着清脆的翻书声,闻着书中的油墨香,再加上对书中文化内涵的品味,全身的感官都在这个时刻被唤醒了,可以说在原有的书籍设计基础上,有了听觉的感官享受就可以让读者创造出更丰富的想象空间,更深刻地体会到书籍中所传达的情感

设计印深圳市步壳印书籍的感官交流设计印深圳市步壳印书籍的感官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