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成本管理
我国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回顾我国的成本管理的发展过程。
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1.20世纪50-60年代对前苏联成本管理体制的学习建国初期,为了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是向前苏联企业学习,计算成本的主要目的是:一是监督成本计划的执行;二是反映执行成本计划的过程与成果;三是成本降低原因;四是提供考核各部门工作成绩的尺度;五是保证国家财产的完整。在成本管理方面,出台了国营工业企业统一成本计算规程。在规程中,分别就“成本明细分类账”和“成本计算单”中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折旧及其他生产费用“成本的分配与结转”和“商品成本”,依据当时的生产和政策作了详细描述。在此阶段,我国会计制度从科目到报表,从核算形式到成本核算方法等对前苏联的全面学习,是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是新中国企业成本核算制度体系形成的标志。
2.20世纪70年代推行的内部经济核算制下的成本管理体制由于文革动乱,在“极左”思潮的冲击下,企业经营管理混乱,一切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十一届二中全会后,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的确定,党和政府提出推行全面经济核算要求,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为提高经济效果所结成的权责关系体系:①建立内部经济核算制,从权、责、利3个方面调节好企业内部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内部经济核算制下的成本管理体制。深圳画册印深圳市步壳印工厂由于当时实行计划经济、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的集权式管理体制,所以成本管理体制也体现了这一点。
3.20世纪80-90年代对西方成本管理方法的借鉴改革开放,拓宽了我国会计界的视野,加快了对西方会计的学习和引进,大量西方成本管理的理论、方法及经验被引入介绍给国内,到了20世纪90年代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成本管理方面,其研究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质量成本的研究,指出产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生产技术、人员的操作及产品种类,全面质量管理可以达到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共同提高;②对适时制的研究,指出在运用适时制存货管理中,管理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时制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其推行效果取决于对员工的授权与高层权力约束之间的平等;③对其他领域的研究,如对成本管理决策的研究提出了市场成本的概念等。深圳画册印深圳市步壳印工厂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成本分配的变革。在1993年之前,向管理费用、折旧费等非生产成本都是分配到产品(包括存货)中,成为产品成本,在存货量较大时导致生产成本不真实,波动较大。在1993年之后,将这些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进入当期成本,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总之,这一时期对西方成本管理的学习,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成本管理的内容,缩短了我国与先进发达国家成本管理方面的差距。
现代成本管理
现代成本管理是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预算、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的动态过程。深圳画册印深圳市步壳印工厂传统的成本管理强调时时、处处、事事都考虑成本费用,机械地降低成本费用,而现代成本管理具有更深的含义:能自觉地将生产经营活动与成本费用、收益进行挂钩考虑的习惯,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成本效益的能力和提高成本收益的积极性的总体现,强调提高成本效益由节约到优化,成本管理的主体由传统的“物”拓展到以“人”为核心,树立责任意识,拓展成本控制领域。
想了解更多深圳画册印深圳市步壳印工厂详情
请点击【深圳步壳印深圳市步壳印】